查看原文
其他

沦落之十法

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22-01-19






1

 

 如果信心微弱、智慧高超,就会沦落为空谈者  



学佛的人根机各异,有些人聪明,但对佛法的信心不足;有些人稍显迟钝,却对上师三宝信心满满。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,要学会调整、平衡二者的关系。


有些大学教授与研究佛法的人,就对佛法信心不足,却学识渊博,聪明绝顶。佛教徒里面也有这种人,仗着聪明伶俐、记忆超强,在闻思的过程中,每次都表现突出。这种人如果学习五部大论,也能讲得头头是道,背得滚瓜烂熟。虽然闻思的功德不可思议,但仅仅是功德而已,要证悟,要断除烦恼,还是需要修行。学得好,只能说明对佛法的理解和认知比较好,却并不表示修得好。如果这种人不懂得调整信心和智慧的平衡,最终将堕于空谈者,自己不会修,因为信心不足,没有实际行动,烦恼也无法减少或断除。




2


修行的基础,就是信心 



信心有三种:


第一种信心,是对因果、轮回、四圣谛等佛教内容的坚信不疑。


第二种信心,是对佛的信心。比如,在学习四圣谛的过程中,发现四圣谛是唯一的真理。要解脱、要成佛,必须学修四圣谛,此时就会产生一种信念与决心:我一定要修四圣谛而成佛! 


第三种信心,是在看见佛法僧三宝的时候,内心充满欢喜。


三种信心当中,前两种是最重要的。


很多人在学五部大论,这非常好。如果有时间,大家应该去学。但要注意的是,佛法浩如烟海、无量无边,一辈子都学不完。所以,在学到一定程度以后,必须懂得去修行。一直学习而不修行,最后会堕落成没有出离心,没有菩提心,没有信心,只会夸夸其谈的空谈者。


五部大论当中的很多内容,都不仅仅是理论,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。不需要等到成佛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仅仅在现世,就能获得利益。比如,当我们遇到烦恼,遇到生老病的时候,平时我们认为很了不起的金钱、名利、哲学、逻辑等等,都变得一文不值,而佛法中讲的许多道理却非常有用。


但需要注意的是,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我们有可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,一直不断地学下去,迟迟不想放手,还感觉很过瘾。之后有两种可能:一种可能,是因为知道了很多佛理,所以对上师三宝产生了更加强烈的信心,更加意识到,世上唯一有价值的真理,就是佛法,所以对其他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,只想一门心思修行;另一种比较负面的可能性,是闻思多了,自然在修行方面就少一些。没有把佛教理论用到修行上,而是用到辩论、说教、观察上,以佛理为尺度,来衡量别人的长短。这时候,我们就开始走下坡路了,最终的结果,就有可能退失。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趋势,应该立即调整,加强修行力度,在信心、慈悲心、出离心方面狠下功夫,这样就可以扭转局面。




3


所谓加持


平时我们经常讲上师三宝的加持,所谓加持,是一种看不见却能够感受到的能量。接受到这种能量的唯一条件,就是信心。佛菩萨本来非常公平,佛菩萨的加持,就像发射台发射出来的信号,我们的信心就像接收器,二者的相互对频,才能收到加持的能量。如果没有信心的接收器,就感受不到佛菩萨的能量与加持。


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上师,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多,但他们对上师、对佛法的信心却非常不可思议。我很羡慕他们的信心,依靠这种信心,会让他们在面临一些困难、坎坷与烦恼的时候,可以毫不费力地迎刃而解。只要有了这种信心的阳光,就可以照亮一切黑暗。信心的力量是无限的,这种力量,可以让他们随时随地感觉到上师三宝的加持。


大家都有上师,可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感觉到上师的加持,而有些人却感觉不到呢?原因就在于信心程度的高低大小。只要有了强大的信心,在祈祷上师三宝的时候,就能获得无限的力量,可以抵御人世间的所有坎坷与波折。比如,在文革的艰难岁月中,很多人能够平安度过的最大动力,就来自于信心。


此处所说的信心,必须是智信,而不是迷信。如果盲目崇拜,根本不闻思,连修行的方法都不懂,总有一天信心可能会从根本上发生动摇,修行也无法划上完美的句号。


佛经中有一个比喻:在一片漆黑的路上,很多人聚在一起,希望能找到一条出路。此时如果有一个人手里有一盏灯,并依靠这盏灯走了出去。当他出去以后,却熄灭了这盏灯,那实在是太可惜了。他应该把这盏灯传给其他人,让更多的人走出去。


所以,我们应该把自己学到的正理传播、分享给其他人。可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,没有修行经验,那我们说出去的话也没有份量,只是一种口头禅。


想救自己,必须修行。想救别人,也要修行。




 -End- 


图片 | 来自网络

正文 | 选自《慧灯之光》系列



慈诚罗珠堪布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